人类知识越发多,文明的进步便越发快。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68页

世界的文明,要有知识才有进步。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68页

余所治者乃革命之学问也。凡一切学术,有可以助余革命之智识及能力者,余皆用以为研究之原料,而组成余之“革命学”也。

《与邵元冲的谈话》(1919年5月2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55页

盖学问为立国根本,东西各国之文明,皆由学问购来。

《在北京湖广会馆学界欢迎会的演说》(1912年8月3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422―423页

世界进化,随学问为转移。自有人类以来,必有专门名家发明各种专门学说,然后有各种政治、实业之天然进化。

《在北京湖广会馆学界欢迎会的演说》(1912年8月3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423页

肩责之道若何,无他,勉术学问,琢磨道德,以引进人群;愚者明之,弱者强之,苦者乐之而已。

《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》(1912年5月7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360页

建设事业,必须学问。

《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的演说》(1913年2月23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3卷 第24页

世界上文明的发达,是在近来二百多年,最快的是近来五六十年。以后人类知识越发多,文明的进步便越发快。

《在桂林学界欢迎会的演说》(1922年1月22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68页

诸君今日求学之机会,比较从前学生求学之机会,实优万倍。务望矢志求学,如从前学生愿牺牲性命,以做革命事业的一种坚忍心,百折不挠,将来必能求得优美专门学问,以福祖国。

《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的演说》(1913年2月23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3卷 第23页

学者,国之本也,若不从速设法修旧起废,鼓舞而振兴之,何以育人才而培国脉。

《令教育部通告各省优初级师范开学文》(1912年3月19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253页

学者底力量在社会上很大。……所以学者对于社会,对于国家,负担有一种责任。现在学者底责任,是在要中国进步。

《在桂林学界欢迎会的演说》(1922年1月22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70页

我国四万万同胞,智愚不一,不能人人有参政之智能。才智者既研究各种学问,有政治之能力,有政治之权势,则当用其学问为平民谋幸福,为国家图富强。诸君须知此后求学方针,乃期为全国人民负责任,非为一己攘利权。

《在北京湖广会馆学界欢迎会的演说》(1912年8月23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423页

伊古以来,战争常有。太古之世,人与兽争,结果人胜。渐进文明与野蛮争,结果文明胜。有知识与无知识争,其结果有知识胜。

《在宴请滇军第四师官佐会上的讲话》(1918年1月18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4卷 第297页

立志做革命军,先要有什么根本呢?要有高深学问做根本!有了高深学问,才有大胆量;有了大胆量,才可以做革命军。所以做革命军的根本,还是在高深学问。

《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》(1924年6月16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0卷 第297页

世界上的学问,是少数人发明的,古今中外,多数人总是不知不觉的。但是世界进化,都是不知不觉做成的。近二百年来科学发达,才逐渐的将几千年的不知不觉,加上新的有知有觉。不知不觉是天然的进化,是自然的;有知有觉是人为的进化,是非自然的。前者进化慢,而后者进化快。以进化快者补进化慢者,这是我们的责任。

《在广州全国学生评议会的演说》(1923年8月15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8卷 第114页

学问志愿,两种并行。有学问而无志愿,不徒无益,而反有害。

《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的演说》(1913年2月23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3卷 第24页

建设事业,不仅要与破坏时代持同一之牺牲主义,并且要一绝大学问。欲求此种建设的学问,必须假以时期,或十年,或六七年之苦心研究,方能应用。不比破坏事业,只要不顾身命,冒险做去,即可以办得到的。

《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的演说》(1913年2月23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3卷 第22页

一般人读书不认真还不要紧,我们革命党人却千万不可不认真。因为一般人读书,或是为个人的前途,或是为一家的生活,他读书不认真,成败得失,只他个人或其一家。革命党人则不然,一身负国家社会之重责,如果自己读书不认真,事情做错了一点,就不但害了我们的党,连整个国家社会也被害了。

《与邹鲁的谈话》(1919年6月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79―80页

现在求学的时代,能够学得多少便是多少,只要另外加以革命精神,便可以利用;如果没有革命精神,就是一生学到老,死记得满腹的学问,总是没有用处。

《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》1904年6月16日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0卷 第297页

2、教育

民国新造,凡有教育,应予提倡,乃足以启文明而速进化。

《命教育部核办女子蚕桑学校令》(1912年22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117页

惟必有学识,方可担任教育。盖学生之学识,恒视教师以为进退,故教师之责任甚大……教育既兴,然后男女可望平权。

《在广东女子师范第二校的演说》(1912年5月6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358页

自民国肇造以来,政本未安,奸宄屡作,民生疾苦,日以加甚;一线之望,惟在民心之未死,民智之渐开。而盈虚消长,实系于教育。教育之道,条理万端,以目前学校之未备,人才之难遇,国外大学之建议,实所以补其缺乏,应其需要,此为国家根本大计,诚不宜忽。

《致政务会议函》1920年1月上旬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203页

日本从前比中国贫弱,其地比中国不过两省,而今日能成为世界上第一等强国者何也?是在教育。

《在广东省学界欢迎会上的演说》(1917年7月21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4卷 第122页

现在中国在地球上为一最贫弱之国,皆因教育、实业两不发达以致于此。

《在上海机器公会成立大会的演说》(1912年12月22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559页

所谓人能尽其才者,在教养有道,鼓励有方,任使得法也。

《上李鸿章书》(1894年6月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卷 第8页

欲我国转弱为强,反弱(衰)为盛,必候学校振兴,家弦户诵,无民非士,无士民,而后可与泰西诸国并驾齐驱,驰聘于地球之上。

《拟创立农学会书》1895年10月6日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l卷 第25页

夫人不能生而知,必待学而后知,人不能皆好学,必待教而后学,故作之君,作之师,所以教养之也。

《上李鸿章书》(1894年6月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卷 第8―9页

励行教育普及,增进全国民族之文化。

《中国国民党宣言》(1923年1月1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7卷 第3页

惟教育主义,首贵普及,作人之道,尤重童蒙,中小学校之急应开办,当视高等专门为尤要。顾欲兴办中小学校,非养成多数教员不可;欲养成多数中小学教员,非多设初级优级师范学校不可。虽一时权宜与永久经制自殊,而统筹全局,亦不可顾此失彼。此时注重师范,既能消纳中学以上之学生,复可隐植将来教育之根本,是真当务之急者。

《令教育部通造各省优初级师范开学文》(1912年3月19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253―254页

中国人数四万万人,此四万万之人皆应受教育。然欲四万万人皆得受教育,必倚重师范,此师范学校所宜急办也。而女子师范尤为重要。

《在广东女子师范第二校的演说》(1912年5月6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358页

现在中国是民国,是要人人都有教育的。要人人都有教育……不是数人能够教得成的,也不是空口说空话可以算得事的。必要人人各尽各的力量,有一分能力去做一分事情,大家都去实行。

《在桂林学界欢迎会的演说》(1922年1月22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74―75页

远观历代,横览九洲,人才之盛衰,风俗之淳靡,实关教他〈化〉。教之有道,则人才济济,风俗丕丕,而国以强;否则返(反)此。呜呼!今天下之失教亦已久矣,古之庠序无闻焉,综人数而核之,不识丁者十有七八,妇女识字者百中无一。此人才〈安得〉不乏,风俗安得不颓,国家安得不弱?

《致郑藻如书》(1890年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卷 第2页

多设学校,使天下无不学之人,无不学之地。

《致郑藻如书》(1890年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l卷 第2页

既学必求其通,勿浅尝辄止也。

《与邵元冲的谈话》(1919年11月24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l66―l67页

学海汪洋,毓仁作圣,大学毕业,此其发轫。植基既固,建业立名,登峰造极,有志竟成。为社会福,为邦家光,�栽罩罹�,努力自强。

《广东大学学生毕业典礼训词》(1924年6月21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l0卷 第3l8页

要知道人类为甚么原故要求学(呢)?求学的意思便是求知识。因为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,很多的道理,都是我们不知道的。又因为世界的文明,要有知识才有进步;有了知识,那个进步才得快。我们人类是求文明进步的,所以人类便要求知识。

《在桂林学界欢迎会的演说》(1922年1月22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68页

大学之旨趣,以灌输及讨究世界日新之学理、技术为主,而因应国情,力图推广其应用,以促社会道义之长进,物力之发展副之。

《公布〈大学条例〉令》(1924年8月13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0卷 第530页

爱惜光阴,发奋读书,研究为人类服务的各种学问。有了学问之后,便要立志为国家服务,为社会服务。象七十二烈士一样,虽至牺牲生命亦所不惜。切不可用自己的聪明能力去欺负人类,破坏国家,象那些无道德的官僚军阀之行为。

《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》(1924年5月2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0卷 第157页

不管你们到那一国去留学,也不论你们将来学什么,只要你们能够刻苦用功,切切实实的去学,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。

《与留法学生的谈话》(1919年11月中旬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165页

夫天才则不能以人致,而学问固可以力求。

《<战学入门>序》,《孙中山全集》第3卷 第95页

近代科学大明,武器进步,治军之复杂,迥非前代所可比拟。昔有不读兵书,而可以为名将者,今则非深造乎学问,不足以临阵图敌矣。

《<战学入门>序》(1919年6月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3卷 第96页

时至今日,非学术无以救国,非参考外籍,资为牖钥,厥学术不能跻于高深。顾其名流著述,大都玄微奥衍,而一章之中,辄成语数见,僻句数见,在彼国人,苟非沉浸于历史风俗典章文物者,读之尚觉其难;矧在吾国,盖读不终篇而神志沮丧,中道而画者比比然也,此诚吾国学者之所深憾。

《张鹏云编<英汉习语文学大辞典>序》(1923年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8卷 第580页

吾国人最喜作官,不问其所学如何,群趋于官之一途,所学非所用,是犹以庖人治衣,安能尽职。

《在杭州陆军同胞社公宴会上的演说》(1916年8月18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3卷 第347页

虽然,恻隐之心人人有之,而济之术则非人人知之。不知其术而切于救人,则误者恐变恻隐而为残忍矣,而疏者恐因救人而反害人矣。

《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》译序(1897年春夏间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卷 第l08页

圆颅方趾,同为社会之人,生于富贵之家即能受教育,生于贫贱之家即不能受教育,此不平之甚也。社会主义学者主张教育平等,凡为社会之人,无论贫贱,皆可入公共学校,不特不取学膳等费。,即衣屐书籍,公家任其费用。尽其聪明才力,各分专科,即资质不能受高等教育者,亦按其性之所近,授以农、工、商技艺,使有独立谋生之材。卒业以后,分送各处服务,以尽所能。庶几教育之惠,不偏为富人所独取,其贫困不能造就者,亦可以免其憾矣。

《在上海中国社会党的演说》(1912年10月14日至16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523页

必须要全国的人民,都要有体育、智育、德育的人格才好。

《在广州全国青年联合会的演说》(1923年10月21日0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8卷 第326页。

革命是非常事业,不是寻常事业,非常事业决不可以寻常的道理一概而论。现在求学的时代,能够学得多少便是多少,只要另外加以革命精神,便可以利用;如果没有革命精神,就是一生学到老,死记得满腹的学问,总是没有用处。

《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》(1924年6月16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0卷 第297页

政治是促人群进化之工具,故教育家当为政治的教育家。

《在广东省第五次教育大会闭幕式的演说》(1921年6月3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562页

古人有言:大丈夫当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予亦尚勖同人曰:有志之士,当立心做大事,不可立心做大官。

《<新疆游记>序》(1920年7月26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288页

教育进步,以政治为基础。

《在广东省第五次教育大会闭幕式的演说》(1921年6月3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565页

是则为利,利可为也;非则为害,害不可为也。

《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》(l921年12月1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19页

我既爱国,国亦爱之,使可以上感下孚,永享幸福,此求自立之真谛也。

《在广东中国同志竞业社欢迎会的演说》(1912年5月6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第358页

国与民弱且贫矣,不思有以救之,不可也;救之而不得其道,仍不可也。

《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》(192l年l2月l0日〉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29页

中华民国成立之后,凡中华民国之国民,均有国民之天职。何谓天职?即是促进世界的和平。此促进世界的和平,即是中华民国前途之目的。依此种目的而进行,即是巩固中华民国之基础。又凡政治、法律、风俗、民智种种之事业,均须改良进步,始能与世界各国竞争。凡此种种之改良进步,均是中华民国国民之责任。人人能尽职任,人人能尽义务,凡四万万人无不如此,则中华民国之进步必速。

《在南京参议院解职辞》(1912年4月1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317页

人贵自重,须知国无法则不立,如其犯法,则政府不得不以法惩治之。惟自纳于范围之中,自免此祸,此相安之理由也。

《在广东中国同志竞业社欢迎会的演说》(1912年5月6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359页

救国即是救破舟一样,当舟沉之时,不图共力而补救,徒顾个人铺盖行李,俄而舟已沉矣,生命亦已具(俱)亡,又何有于铺盖行李?……以吾人为亡国人,亡国人世界无位置也……

但我国人多不知国与己身之关系,每顾个人之私事而不为国出力,不知国与己身之关系如身体之于发肤,刻不可无。曷不观于日俄之战争,日之胜俄,只以国之存亡与己身之关系激动民心,背城藉一以胜之而已。

《在中国同盟会葛仑分会成立大会的演说》(1911年6月25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卷 第523页

培养人才,就是学师范者的任务。……学师范的人,本来是教少年男女的,是教少年男女去做人的。做人的事情是什么呢?就是知道怎私样爱国,怎么样管国事。

《在广东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纪念会的演说〉(1924年4月4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0卷 第18―19页

一般人读书不认真还不要紧,我们革命党人却千万不可不认真。因为一般人读书,或是为个人的前途,或是为一家的生活,他读书不认真,成败得失,只他个人或其一家。革命党人则不然,一身负国家社会之重,如果自己读书不认真,事情做错了一点,就不但害了我们的党,连整个国家社会也被害了。

《与邹鲁的谈话》(1919年6月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79―80页

教育家须记提倡政治,衬实行改良政治。使四万万国民同心协力改良政治,诸君当负责任!又须知国强不能预知,只实行做去便得;若必想知清楚然后做,天下断无此理。

《在广东省第五次教育大会闭幕式的演说》(1921年6月3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568页

夫人类必至不平而后有争,挟群以争,尤必有其职志。其为国为公,则天下从之;其为己为私,则天下弃之。

《规复约法宣言》(1916年6月9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3卷 第304―305页

近来大科学家考察万事万物,不是专靠书。他们所出的书,不过是由考察的心得贡献到人类的记录罢了。他们考察的方法有两种:一种是用观察,即科学;一种是用判断,即哲学。人类进化的道理,都是由此两学得来的。

《三民主义・民权主义・第一讲》(1924年3月9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9卷 第257页

智之范围甚广,宇宙之范围,皆为智之范围,故能知过去未来者,亦谓之智。吾人之在世界,其知识要随事物之增加,而同时进步,否则测即于老朽颓唐,灵明日锢。是以智之反面,则为蠢,为愚。

《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》(1921年12月1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l7页

你们到外国去不要以能读死书求得一点知识为满足。你们应该除了专门科目而外,随时随地留心考察研究各国的人情、风俗习惯、社会状况,以及政治实情等等。这些活的知识于你们学成归国之后,对国家、社会会有很大贡献的。

《与留法学生的谈话》(1919年11月中旬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l66页

教育家应指导人民谈政治,若仍以不谈为高,为害匪浅。

《在广东省第五次教育大会闭幕式的演说》(1921年6月3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巷 第564页

须知教育者,乃引导人群进化者也。然能令人群进化最速者果何力乎?则政治的力量是也。政治是促人群进化之工具,故教育家当为政治的教育家。

《在广东省第五次教育大会闭幕式的演说》(1921年6月3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562页

盖体育为教育之先导,体育既高,脑精自足,知识亦高。乃知当今之国家,非一人之国家,乃我人民之国家。既知国家为人民之国家,国家之强弱,人人有莫大之责任矣。

《在绍兴商会的演说》(1916年8月2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3卷 第349页

3、人才

注意培养人才与延揽人才,将来种种事业,非有多数的人才莫可。

《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的演说》(1920年5月16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263页

望全国人才,各尽所能,协力合作,共谋国家文化之进步。

《就任大总统职宣言》(1921年5月5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532页

要通过考试制度来挑选国家人才。我期望能根据这种办法,最严密、最公平地选拔人才,使优秀人士掌管国务。

《与该鲁学尼等的谈话》(1906年11月15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l卷 第319页

我们全国同胞,尤其是知识分子,必须要大家齐心参加革命,才能使中国得到独立、自由和平等。

《与留法学生的谈话》(1919年11月中旬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165页

4、宣传

人类的政治思想极发达,民权的学说极普遍,更不专可用兵力,必要人人心悦诚服,都欢迎我们的主义,那才容易成功。革命成功极快的方法,宣传要用九成,武力只可用一成。

《在广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》(1923年12月3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8卷 第568页

……要诸君注重宣传,教本党以外的人都明白本党的主义,欢迎本党的主义,然后本党施行主义便无阻力,便无反抗。

《在广州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说》(1923年10月15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8卷 第284页

宣传主义,启牖文明。

《益智书报社八周年纪念贺电》(1921年12月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5l页

报界为开通民智之先觉,诸君亦当引为已任,提倡之,鼓吹之。

《在北京报欢迎会的演说》附:《同题异文》(1912年9月2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第435页

宣传就是劝人。

《在广州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说》(1923年10月15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8卷 第284页

革命的方法,有军事的奋斗,有宣传的奋斗。军事的奋斗,是推翻不良的政府,赶走一般军阀官僚;宣传的奋斗,是改变不良的社会,感化人群。要消灭那一般军阀,军事的奋斗固然是很重要,但是改造国家,还要根本上自人民的心理改造起,所以感化人群的奋斗更是重要。

《在广州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说》(1923年10月15日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8卷 第286页

请君担负宣传的任务,应该有恒心,不可虎头蛇尾,今日热心奋斗,明日便心灰意冷。因为要人心悦诚服,不是一朝一夕,一言一动能够收效果的。必要把我们的主义,潜移默化,深入人心。那才算是有效果。

《在广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》(1923年12月3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8卷 第568页

感化就是宣言。

《在广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》(1923年12月3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8卷 第574页

方今国事颠跻,根本之图,自以鼓吹民气、唤醒社会最为切要。

《复李梦庚函》(1919年8月6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91页

舆论为事实之母,报界诸君又为舆论之母,望诸君今日认定宗旨,造成健全一致之言论。

《在广州报界欢迎会的演说》(1912年5月4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356页

舆论之力较武力为大,武力始之,舆论完成之,乃有护法结果,而使国民人人咸知共和真理,不容许武人官僚乱国,尤非舆论界努力不为功。不然,中国将不能存于世界。

《与报界的谈话》(1912年8月24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531页

报纸所以能居鼓吹之地位者,因能以一种之理想普及于人人之心中。其初虽有不正当之舆论淆惑是非,而报馆记者卒抱定真理,一往不渝……使吾所抱之真理屹不为动,作中流之砥柱。久而久之,人人之心均倾向于此正确之真理。

《在上海<民立报>之答词》(1912年4月16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337页

报纸在专制时代,则利用攻击,以政府非人民之政府;报纸在共和时代,则不利用攻击,以政府乃人民之政府也。

《对粤报记者的演说》(1912年4月16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348-349页

求事实的明�t和理论的贯彻。

《与大本营法制委员会的谈话》(1924年4月18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0卷 第85页

盖我国此次革命,全赖报界鼓吹之功。今共和告成,建设伊始,报界之力量较前日为宏,而报界之责任较前日尤重。上而监督政府,下而开导人民,为全国文明进化之导引。故报界之力量日大,则国家之文明程度日高。

《在北京报界欢迎会的演说》附:《同题异文》(1912年9月2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434页

夫今日之为人类利害者,固非一事,绝不如原人时代之简单,而其须为研究始可应付者正同。故今日之人类不但须爱地文上之光明、物理上之光明,尤须爱精神上之光明、心理上之光明。惟此种光明能指示人生之趋向,而凡旧社会之迷妄偏执,一一须以此光明照临破除之。障碍既除,然后此所谓互助者,可得实现。盖光明者,不外使人认识实在、认识真理之一具。苟有工具而不用,或遗其实而骛其名,则无益而有害。抑且以光明与人者,其功固大,而责任亦尤重。苟其挟成心而以先入为主,则非光明之义,而祸患将由之以胎。

“大光”之名吾固深喜之,而又望其能与人真实之智识、互助之精神,不负其名也,因书此遗之。

《为<大光报>年刊题词》(1920年l月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213页

夙仰贵报为吾党之喉舌,作侨界导师,大声疾呼,发聋振�Z久矣,尽宣传之巨责,收文字之奇功,一纸风行,万流景仰。

《致<觉民日报>函》(1922年10月17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578页

洪维贵报,揭橥民治。风行海裔,名扬绩懿。于兹改组,日新月异。迁地为良,规模益备。奋励精神,宣传主义。五权实现,三民咸遂。文字收功,国福民利。贵报前程,发达无�濉9蟊ㄔ嗣�,垂诸万礻冀 。

《祝澳洲<雪梨民报>出世词》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1卷 第644页

5、科学

日本自维新以后五十年来,其社会之文明,学术之发达,工商之进步,不独超过于彼数千年前之化较之欧洲为尤速,此皆科学为之也。

夫科学者,统系之学也,条理之学也。凡真知特识,必从科学而来也。舍科学而外之所谓知识者,多非真知识也。

《建国方略・孙文学说》(1917―1919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200页

当今科学昌明之世,凡造作事物者,必先求知而后乃敢从事于行。所以然者,盖欲免错误而防费时失事,以冀收事半功倍之效也。

《建国方略・孙文学说》(1917―1919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204页

近世科学之发达,非一学之造诣,必同时众学皆有进步,互相资助,彼此乃得以发明。

《建国方略・孙文学说》(1917―1919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192页

科学和宗教冲突之点,就在所见人类来源之不同。由这一点所见之不同,便生出科学与宗教之争,至今还没有止境。惟是人类的知识,是天天进步的,今日人类的知识和古时大不相同,今日人类的知识多是科学的知识。古时人类的知识,多是宗教的感觉。科学的知识,不服从迷信,对于一件事,须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,过细去研究,研究屡次不错,始认定为知识。宗教的感觉,专是服从古人的经传。古人所说的话。不管他是对不对,总是服从,所以说是迷信。

《在广州全国青年联欢会的演说》(1923年10月21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8卷 第316页

我中国之民,俗尚鬼神,年中迎神赛会之举,化帛烧纸之资,全国计之每年当在数千万。此以有用之财作无益之事,以有用之物作无用之施,此冥冥一大漏��,其数较鸦片为尤甚,亦有国者所当并禁也。

《上李鸿章书》(1894年6月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卷 第13页

夫自庖羲画卦,以迄于今,文字递进,逾五千年。今日中国人口四万万众,其间虽不尽能读能书,而率受中国文字直接间接之陶冶。外至日本、高丽、安南、交趾之族,亦皆号曰“同文”。以文字实用久远言,则远胜于巴比伦、埃及、希腊、罗马之死语。以文字传布流用言;则虽以今日之英语号称流布最广,而用之者不过二万万人,曾未及用中国文字者之半也。盖一民族之进化,至能有文字,良非易事;而其文字之势力,能旁及邻圉,吸收而同化之。

《建国方略・孙文学说》(1917一l9l9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179―180页

虽以积弱,屡遭异族吞灭,而侵入之族不特不能同化中华民族,反为中国所同化,则文字之功为伟矣。虽今日新学之士,间有倡废中国文字之议,而以作者观之,则中国文字决不当废也。

《建国方略・孙文学说》(1917-1919年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180页

抑自人类有史以来,能纪四五千年之事翔实无间断者,亦惟中国文字所独有;则在学者正当宝贵此资料,思所以利用之。如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,能役古人而不为古人所奴,则载籍皆似为我调查,而使古人为我书记,多多益善矣。彼欧美学者于埃及、巴比伦之文字,国亡种灭,久不适于用者,犹不惮搜求破碎,复其旧观,亦以古人之思想足资今人学问故耳。而我中国文字,讵反可废去乎?

《建国方略,孙文学说》(1917―1919年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179―180页

然虽以中国文字势力之大,与历代能文之士多,试一问此超越欧美之中国文学家中,果有能心知作文之法则而后含毫命简者乎?则将应之曰:否。中国自古以来,无文法、文理之学。为文者穷年揣摩,久而忽通,暗合于文法则有之;能自解析文章,穷其字句之所当然,与用此字句之所以然者,未之见也。至其穷无所遁,乃以“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”自解,谓非无学而何?夫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,若偶能然,不得谓为学也。欲知文章之所当然,则必自文法之学始;欲知其所以然,则必自文理之学始。

《建国方略,孙文学说》(1917―1919年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181页

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,事事皆落人之后,惟饮食一道之进步,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。中国所发明之食物,固大盛于欧美;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,又非欧美所可并驾。至于中国人饮食之习尚,则比之今日欧美明之医学卫生家所发明最新之学理,亦不过如是而已。

《建国方略,孙文学说》,(1917―1919年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160―161页

6、诗文

文字为思想传授之中介,与钱币为货物交换之中介,其用正相类。

《建国方略・孙文学院》(1917―1919年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180页

文字之源本出于言语,而言语每随时代以变迁。

《建国方略・孙文学院》(1917―1919年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181页

文字之用,则以助人类心性文明之发达。

《建国方略・孙文学院》(1917―1919年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180页

汉文每字一义,至为简洁,亦当保存;惟于科学研究须另有一种文字以为补助,则采用英文足矣。

《在欧洲的演说》(1911年11月中下旬 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卷 第560页

中华共和国拟维持官话,为统一语言之基础。而使人民研究各种实业科学,尤为新共和之行政入手法,英文亦可加入各种科学中,辅助华文之不足。

《与巴黎<政治星期报>记者的谈话》(1911年11月21日间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卷 第561页

鉴别文章的方法如何?

很容易,一篇文章能当做一章读,一篇文章能当做一段读,一段文字能当做一句读,这便是好文章。因为唯有这样的文章,全篇气势方能贯注,作文之道亦如此。

《与邹鲁的谈话》(1919年6月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80页

7、历史

查中国历代编纂国史之机关,均系独立,不受他机关之干涉,所以示好恶之公,昭是非之正,使秉笔者据事直书,无拘牵顾忌之嫌,法至善也。民国开创,为神州空前之伟业,不有信史,何以�j耀宇内,昭示方来。

《批胡汉民等呈》(1912年3月17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248页

念欲改革政治,必先知历史,欲明历史,必通文字。

《在沪尚贤堂茶话会上的演说》(1916年7月15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3卷 第321页

满虏窃国,易于[吾]冠裳,强行编发之制,悉从腥膻之俗。……嗣是而后,习焉安之,腾笑五洲,恬不为怪。矧兹缕缕,易萃霉菌,足兹疾疠之媒,殊为伤生工具。……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,作新国之民。……以除虏俗而壮观瞻。

《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》(1912年3月5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177―178页

缠足之俗……恶习流传,历千百岁,害家凶国,莫此为甚。夫将欲图国力之坚强,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。至缠足一事,残毁肢体,阻阏血脉,害虽加于一人,病实施于子姓,生理所证,岂得云误?至因缠足之故,动作竭蹶,身居简出,教育莫施,世事罔问,遑能独立谋生,共服世务?以上二者,特其大端,若他弊害,更仆难数。当此除旧布新之际,此等恶俗,尤宜先事革除,以培国本……。

《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》(1912年3月13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232页

顾古来之研究,非可埋没。

《建国方略・孙文学院》(1917―1919年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180页

顾国史造端宏大,关系至重,亦不宜仓卒速成。要须经以岁月,几经审慎,是非昭然,事实不谬,乃足垂诸久远,成为信史耳。

《复蔡元培张相文函》(1919年1月14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8页

8、陋习

我不是神,我是人。我是革命者,我不能受社会恶习惯所支配。

《在东京对同志的声言》(1915年10月25日)

《孙中山集外集补编》第181页

鸦片流毒,垂百余年,祸国害民,深堪痛恨。民国建立伊始,凡我国民固当力为戒绝。

《批仇志远呈二件》(1912年3月17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247页

若帕流弊,则当人人竭力奋斗,不可放弃责任,严为监视,如察悉有弊端,立为指出。

《批邓泽如等的上书》(1923年11月29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8卷 第459页

鸦片于中国,乃数十年来一大害也。其流毒之祸,祝诸兵战、瘟疫、饥荒,有过之无不及者。

《致英国国民书》(1912年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569页

古者怪(圣)人为民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,而民乃得安熙于无事。今夫鸦片,物非出蛇,而为祸尤烈,举天下皆被其灾,此而不除,民奚以生?

《致郑藻如书》(1890年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卷 第2页

永雪亚东病夫之耻,长保中夏清明之风。

《严禁鸦片通令》(1912年3月2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155页

杂赌为害甚于洪水猛兽,亟应严行禁止,务绝根株。

《给范石生韦冠英的指令》(1924年5月8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0卷 第179页

公论自不可没。奖其功而督其罪,责其前愆而启以自新之路,亦事理之当然耳。

《复凌钺函》(1919年12月23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176页

事以久而弊生,人亦众而难齐。不有整饬,无以别是非而明赏罚,综名实而示惩劝。

《命查核兵站人员办事情形令》(1923年9月3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8卷 第245页

吾国吏治之坏,由来已久,实应行整刷。查败坏之原因,在官俸微薄,地位不稳,又无养老金。故幸而得志,则藉此机会拼命铲地皮,冀铲得一宗养老金。如此吏治,焉得不败坏。

《在欢宴广州军政各界时的演说》(1923年3月17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7卷 第206页

人民有这样的谣谚:“治河有上计,防洪有绝策,那就是斩了治河官吏的头颅,让黄河自生自灭。”

《中国的现在和未来――革新党呼吁英国保持善意的中立》(1897年3月1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卷 第90页

如息不如刚决,诚有见地之言。

《复彭素民函》(1919年11月11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5卷 第163页

9、宗教

今满清已灭,民国已成,信教有自由之权利,则教徒于本国,当有共负之责任,共尽之义务明矣!盖政治所以约束人之身,圣教则范围人之心。民国教徒,定有一种特别之担荷,观夫习俗之鄙陋,有非政治之力所能改革者,全赖宗教之力以改革之,俾全国人心为之一变。然则我教徒务善设诸善法,使民国获益,引导同胞,弃暗投明,令邪说早日扑灭,免阻世界之进化,犹革命之扫除满清专制得然,昔日,满 清对于罗网党人之政策,何等严密。然革命卒能成功,则今日教徒当用毅力,以扫灭偶像恶俗,为应有之责任,其功终必告成,同一理也。

《在香港基督教会欢迎会上的演说》(1912年6月中旬)

《孙中山集外集补编》第83页

民国成立,政纲宣布信仰自由,则固可以消除昔日满清时代民教之冲突。然凡国家政治所不能及者,均幸得宗教有以扶持之,则民德自臻上理。世界宗教甚伙。有野蛮之宗教,有文明之宗教。我国偶像遍地,异端尚盛,未能一律崇奉一尊之宗教。今幸有西方教十为先觉,以开导吾国。惟愿将来全国皆钦崇全能之上主,以补民国政令之不逮。伏愿国政改良,宗教亦渐改良,务使政治与宗教此相提揭。中外人民,愈上亲睦。

《在广州圣心书院欢迎会上的演说》(1912年5月11日)

《孙中山集外集补编》第78页

就人类的来源讲,基督教说世界人类是上帝六日造成的。近来科学中的进化论家说,人类是极简单的动物,慢慢变成复杂的动物,以至于猩猩,更进而成人。由动物变到人类,至今还不甚久,所以人的本源便是动物,所赋的天性,便有多少动物性质。换一句话说,就是人本来是兽,所以带有多少的兽性,人性很少。我们要人类进步,是在造就高尚人格。要人类有高尚人格,就在减少兽性,增多人性。没有兽性,自然不至于作恶。完全是人性,自然道高尚;道德既高尚,所做的事情,当然是向轨道而行,日日求进步,所谓“人为万物之灵”。科学和宗教冲突之点,就在所见人类来源之不同。由这一点所见之不同,便生出科学与宗教之争,至今还没有止境。

《在广州全国青年联合会的演说》(1923年10月2l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8卷 第316页

国家政体既经改良,不惟五族平等,即宗教亦均平等。当初地球上最有力量者为回教,崇信回教之国亦不少。现宜以宗教感情,联络全国回教中人,发其爱国思想,扩充回教势力,恢复回教状态。

《在北京回教俱乐部欢迎会的演说》(1912年9月中旬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477页

今日人类的知识,和古时大不相同。今日人类的知识,多是科学的知识。

《在广州全国青年联合会的演说》(1923年10月2l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8卷 第316页

就宗教和科学比较起来,科学自然较优。譬如现在我们用眼光看远方之物,多用千里镜帮助,看得很清楚。千里镜是近来科学发明的,古时没有科学,所以没有千里镜,看远方之物,当然不及现在看得清楚,这就是宗教不及科学……至于宗教的优点,是讲到人同神的关系,或同天的关系,古人所谓天人一体。依进化的道理推测起来,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成,既成人形,当从人形更进化而入于神圣。是故欲造成人格,必当消灭兽性,发生神性,那么,才算是人类进步到了极点。

《在广州全国青年联合会的演说》(l923年10月21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8卷 第316―317页

10.生死

今日之我,其生也,为革命而生我;其死也,为革命而死我,死得其所。

《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》《1921年12月1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34页

军人之勇,于技能以外,更有明生死之必要,不明生死,则不能发扬勇气。所谓勇,即“不怕”二字。然暴虎冯河,人之所能独至于死,则未有不怕者,以欲生恶死,人之常情也。………无论如何,莫不有一死,死既终不可避,则当乘此时机,建设革命事业。若仅贪图俄顷之富贵,苟且偷活,于世何裨?故死重于泰山,有轻于鸿毛者,死得其所则重,不得其所则轻。

《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》(1921年12月1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34页

成仁而死,极有伟大之价值,纵使前仆后继,牺牲多数人之生命,而能博得真正共和,即亦无所吝惜。是在立定决心,从事革命,成功而后,匪独公众之福,抑亦私人之利。

《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》(1921年12月1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36―40页

生为人杰,死作鬼雄,惟诸烈士,其昭鉴之。

《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文》(1921年12月1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105―106页

夫人生世间,对于一己方面,此身似属我有,行动似可自由;然对于社会方面,此身即社会之一份子,亦不尽为我所有也,倘牺牲此身不有大造于社会者,决不应为也。杨君之死,弟实为之大憾焉!①

《复吴稚晖函》(1911年8月3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卷 第536页

①旅英同盟会杨笃生,闻广州起义失败,并愤于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,于1911年4月8日在梨花埠跳海自杀。

人生有死,死有重轻,死以为国,身毁名荣。漠漠沙场,烈骨所暴,崭崭新国,烈士所造。

《祭武汉死义诸烈士文》(1912年3月17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242页

生死的观念,在敌我两方面的精神过去悬殊,自然不能对敌,自是我们有胜无败。

《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》(1924年6月16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10卷 第299页

所谓成功成者,乃惊天动地之革命事业!吾人何为而革命?务在造成安乐之新世界,期其成功。不成功,毋宁死,死即成仁之谓,古之志士有求之而不可得者。此次诸君随本总统出发,从事革命事业,非成功,即成仁,二者而已。成功则造出庄严华丽之国家,共享幸福。不成功,则同拼一死,以殉吾党之光辉主义,亦不失为杀身成仁之志士。虽然均一死也,有泰山、鸿毛之别。若因革命而死,因改造新世界而死,则为死重于泰山,其价值乃无量之价值,其光荣乃无上之光荣,惟诸君图之!

《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》(1921年12月1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35页

人类伦理上之善意,决不能以孤立之抽象名词代表之,亦非与世推移所能取得,惟能及时努力抵抗,或征服社会所公认之恶魔如桂匪者,乃真善耳。

《致湖南省议会电》(l920年10月26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〉第5卷 第375页

我们人类的天职,是应该做些什么事呢?最重要的,就是要令人群社会,天天进步。

《在广州青年联合会的演说》(l923年10月21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8卷 第315页

近日社会学说,虽大昌明,而国家界限尚严。国与国之间,不能无争。道德家必愿世界大同,永无争战之一日。我辈亦须存此心理,感受此学说。将来世界上总有和平之望,总有大同之一日,此吾人无穷之希望,最伟大之思想。

《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的演说》(1913年2月23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3卷 第25页

人要知取舍,譬如附船舣岸,既由此达彼,即当急于登岸,以出迷津。如仍在船中,便犯水险。故今日大众,当勉为爱国之国民。

《在广东中国同志竞业社欢迎会的演说》(1912年5月6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2卷 第359页

古人说:“死有重于泰山,有轻于鸿毛。”盖人类牺牲的价值,有比生命还要贵重的,就是真理和名誉。

《在广州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说》(1923年10月15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8卷 第286页

人生不过百年,百年而后,尚能生存否耶?无论如何,莫不有死,死既终不可避,则当乘此时机,建设革命事业。

《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》(1921年12月10日)

《孙中山全集》第6卷 第34页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